close
新新聞 2015/1/1 第1452期

封面故事
社運推升新媒體的浪潮
政客、財團拋媚眼 「婉君」成寵兒
 
柯文哲靠「柯粉」力挺前進台北市政府,連勝文忽略鄉民的力量,還自稱遭到「霸凌」,從反旺中到太陽花,每一波年輕人的運動,都堆高了網路新勢力的浪潮。「新媒體」到底是什麼?可能是自己產製,但角度完全不同於傳統媒體的新聞,可能是新聞的揀選或再製,可能是觀點的評論,可能是很多很多懶人包,
它可能是長篇大論,也可能短小輕薄,「記者」可能就是你,或是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。
 
文◎林筱庭、李又如
 
柯文哲競選時期總幹事姚立明,曾用「衝浪」形容柯文哲的選戰,姚立明認為,柯文哲是一名「衝浪人」,成功判斷出下一波將湧起的浪潮,是柯文哲能成功「衝」進台北市政府的關鍵,而他的對手連勝文則是未看清楚,才會在選戰中打歪,戰死「沙灘」。
這一波波「強浪」,其實也正是台灣社會的未來趨勢,其中「新媒體」的興起,更被外界認為是最關鍵的浪潮。
姚立明分析,從二○○八年臉書開始在台灣活躍後,選民習慣已改變,約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選民不再從報章雜誌、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得知訊息,而是從著重社群討論、快速分享,並經由手機、平板、電腦等載具傳播的「新媒體」。
而連勝文卻反其道而行,仍採用過去傳統選戰模式,大量在報紙、電視等傳統媒體撒廣告,例如,「地瓜事件」在中時、聯合內頁刊登半版廣告、一連製作多支影片在電視台播放,也一度為避免遭網友再三惡搞,甚至決定不將廣告放在網路上。
「完全不可估算的力量。」姚立明這麼形容新媒體。事實上,柯文哲這次選戰,也做了一項過去台灣政治人物從未嘗試、也不敢嘗試的決定:他把所有競選資源全「押」在網路,大膽起用年輕人的創意,放手讓競選團隊在網路上玩個徹底,而柯文哲只用了過去選台北市長十分之一的廣告預算,就輕鬆登上台北市長寶座。
也因為柯文哲的網路「衝浪」戰成功,網路勢力成為政治人物極力爭取的對象,無論是國民黨的敗選檢討,或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國民黨新黨魁候選人朱立倫,都比以往更黏著臉書,對網友「說話」。企業人士也看上這股新力量的崛起,紛紛抱著錢想來投資「新媒體」,鴻海董事長郭台銘、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都是具體的例子。
 
新媒體夠紅,廣告自動送上門
 
網軍的崛起,其實從兩年前「反旺中」就起浪了!關鍵評論網總編輯楊士範說,因為年輕人「反旺中」,他看到獨立媒體的機會,﹁關鍵評論﹂網更在三一八太陽花學運而有第一波的大成長。說明了每一波年輕人的運動,都堆高了網路新勢力的浪潮,已經讓全台灣政治、企業與社會各界,對這股勢力不敢掉以輕心!
這股浪潮,也開始轉化成資金。《動腦》雜誌統計,二○一四年的六都市長選戰,傳統媒體廣告量相較於二○一○年五都市長選戰的二.四二億元,大幅下降到九五二五萬元。柯文哲競選團隊科技顧問戴季全說,若只單算台北市長選戰,下滑量可能更驚人,「因為柯文哲的廣告經費,不到競選資金的一成。」
這些「廣告」跑去哪裡了?戴季全指出,整個廣告主的需求並沒有遞減,而是產生「典範轉移」,需求全跑到「新媒體」,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廣告收入也因此被逐步侵蝕,如今更已逼進臨界點。戴季全說,跟傳統媒體不同的是,廣告主對新媒體也充滿好奇,所以新媒體只要夠紅,營運初期根本不需要建置業務人力,廣告主自己就會找上門。
 
新聞價值與商業價值拔河
 
「新媒體」的燎原之火早已在全球蔓延,而且幾乎搶光平面媒體的廣告。美國互動廣告協會(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)今年四月公布,二○一三年美國網路廣告營收成長一七%,達四二八億美元,狠狠將有線電視的三四四億美元、報紙的十八億美元拋在後頭。
甚至,美國網路新媒體﹁BuzzFeed﹂的每日流量,也已超越傳統權威紐約時報,躍居美國第三大新聞站,公司身價更是上看十億美元;中國網路影片的廣告收入,也被預估將從二○一三年的三十八億人民幣,成長至二○一六年的五十億人民幣。
電視、報章雜誌將不再是「閱眾寵兒」,一波波強力浪潮逼使著傳統媒體必然得思考轉型。因為利用大數據分析的威力,新媒體可以很快地找出閱聽眾的偏好及特性,以﹁關鍵評論網﹂深受喜愛的七七秒影音新聞為例,就是精準地分析過網友的偏好之後,而決定播報長度。
二○一三年底,營收達五十七億元的三立電視,便決定成立新媒體部,預計二○一五年再投資十億元布局,將觸角延伸到「娛樂網」及「影音平台」;四大報之一的〈聯合報〉也成立「新媒體實驗室」,甚至製作App,跟讀者玩起互動式新聞。
但是「新媒體」到底是什麼?在台灣,除了擁有雄厚資金及背景、原生於傳統媒體的「新媒體部」,它有沒有可能成為創業或投資選項?在新聞價值與商業價值之間,兩者必然為正相關嗎?好比是,香港的﹁主場新聞﹂,其內容質地深獲閱眾好評,但創辦僅兩年,就因遲遲未達收支平衡,於二○一四年七月黯然離場,十二月因為延續佔中運動,又改名﹁立場﹂再出發。
 
封面故事隨時都在改變
新興媒體要如何摸索出一條成功經營之道,殺出一條獨特、穩定的商業模式?戴季全認為,「新媒體」其實不只是媒體,應該以全新概念來想像,它的版面無限、追求快速、便於社群討論及分享、內容隨時都在更新,「封面故事就是現在最熱、置頂的文章,隨時都在換。」「把資訊弄對(即時修正),比推出正確資訊更來得重要。」〈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52期〉
 
本月訂一年贈5期

非凡商業周刊我要訂購鈕 

第2頁|全文共2頁
arrow
arrow

    edc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